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

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




危機倒數(The Hurt Locker)片子很有紀錄片的感覺,影像搖來晃去的,鏡頭拉的長長的,我們隨著鏡頭顛波前進,左顧右盼。


之前在Yahoo查電影時刻表時,看到大家對它的評價只有三顆星,口碑似乎不怎樣。開演看了二十分鐘之後,我瞭解到為何會有這樣的評分了。總結一句話:它不是一部娛樂商業片。


裡頭沒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大英雄,煽情作戰的大場面,沒有挑起國家、種族、家庭倫理和愛情的誓言與背叛,純粹就是在沙漠裡執行任務的士兵每日任務的煎熬與執行。其中拆除炸彈的過程也沒有特別渲染,連死亡的方式都沒有特意強化或醜化,雖然我們在整部電影中看到了血肉模糊、鮮血紅淌,屍體倒臥的死亡接力賽。整部片子就是無止盡的死亡,一連串無法遏止的人為死亡,但是卻很諷刺的是,身為上士的男主角卻以一人隻身盡全力的去和無所不在的炸藥對抗,去遏止一連串可能出現的死亡。他憑藉的念頭是什麼?


也許是很單純的想救人。救一個有家室的父親,救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,救一個街區的居民,救整連的同袍,盡全力,拆除炸彈,救一個是一個。即使他是自願離開孩子、妻子的父親與丈夫。但似乎離開,往往才感受他們的存在?



小時候我們單純的喜歡手邊的一切,玩具、媽媽、爸爸和舒適的家。但是長大之後,我們喜歡的東西,還剩下什麼呢?喜歡成了一種負擔,親情、愛情和複雜的生活都是。選擇太多,讓人無所適從。繼而能讓我們一直酖溺其中的,那剩下的一兩樣,成了生命中讓人上癮的毒藥。
整部戲的美軍與巴格達地區的人民關係都是對立的,充滿了不安的氣氛,即使賣DVD的小男孩和男主角有著友善的互動,但當相處的任一方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,擔心可以成為轉身扭頭就走開的負氣,純幼的男孩們也可以是追逐著悍馬鐵甲敲打扔擲石塊的一群。
可怕的是:拿著武器也不能擔保安全,這樣的沙漠駐守,還能有什麼希望?無知和單純的人太容易暴露在危險中,因為敵人潛藏在四面八方,沙漠裡的美軍,隨時都有可能和家人朋友永別。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,無人會戀棧,每個人面對過死亡的陰影後,應該是情緒激動的想回家去做沒來得及做的事情......


面對戰爭的死亡威脅,同袍的殉職,戰場上的士兵每日都是精神的耗損與心靈的交戰。大家都想離開,因為害怕死亡,不論是同袍的戰死或是自己的臨死。但是''War is a durg'',人一旦踏入了戰爭,就再也走不出來了。退役或休息的如常的生活,都與被死亡威脅過的士兵在精神上斷絕切割了。
在美國的戰爭電影中,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無法不碰觸的面向。即如美軍的介入中東,面對的,怕是無法離開的戰場。埋放炸彈是因為美軍的出現,拆除炸彈是正義的實現?而正義在什麼?正義在哪一方?

美兵該與不該出現在巴格達、伊拉克、阿富汗?男主角以一人之身進入平民的住宅時,被一婦人追打,奔回營區的過程,突顯了美軍的格格不入與艱險處境,即使男主角原先打著為死者報仇的正義之名。但正義,卻往往是蒙著面的陌生人,不是我們自以為熟悉且為之奮戰的冠冕堂皇。


我們在沙漠一戰中看到了對峙的寂靜,戰爭對立的荒謬、沈悶的令人害怕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,非友即敵。即如正義也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,人的死生都無所謂了,只要「我」能活下來,「我們」能走下去。
男主角似乎是美國這個國家的象徵,激情的個人英雄主義,雖然原始的動機是良善的,但是勇敢和莽撞之間,同袍安危和個人理念就有了扞格,導致了傷害。這戲當是反戰的,從片頭一開始就看到的字眼,從畫面中一直不斷死去的傷亡鏡頭,從會害怕的當地人和會恐懼的美國兵,大家都想要改變,需要綠洲,需要和平,需要離開。
留下的人是戀棧的人,也是離不開的人。男主角,英雄與否,美國出兵,正義與否,也許仍是那句話:上癮了。


還好,片終不是我怕的那種爛結局,當然也沒有特別強調什麼,就是一名士兵的一段服役故事,還好。不過觀影全程我都很緊張,因為畢竟不知道下一刻會失去誰,炸彈會在哪裡爆炸……這應該就是炸彈讓人害怕的地方。




總的說:簡潔俐落的一部電影。好看。



 
 
 
2010/03/14 00:3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